艾草在端午节的作用

更新时间:2024-04-27 17:05:47

(1)艾草在端午节的作用

  1、艾草在端午节的用途是:辟邪防瘟疫疾病。

  2、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、恶日,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,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、禳解灾异的习俗。其实,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,人易生病,瘟疫也易流行;加上蛇虫繁殖,易咬伤人,所以要十分小心,这才形成此习惯。

  3、艾草代表招百福,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,插在门口,可使身体健康。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,针灸里面的灸法,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,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。

(2)端午节的由来20字

  1,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,把端午视为“恶月恶日”起于北方,注入夏季时令“祛病防疫风尚,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”内容,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。

  2,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,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;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、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。

(3)端午节的作文300字左右

  今天,同学们早早地来到学校,有的带了一袋粽子,有的带了一袋鹌鹑蛋,有的带着电饭锅。难道要去野餐吗?不是,我们今天要过端午节了!

  一下课,老师和同学们就忙开了,我们把鹌鹑蛋洗干净后放进电饭锅,老师又放了许多调味品,如干菜、茶叶、茴香等等。上课时,我们不时去看看电饭锅,心思早就到鹌鹑蛋上了。一会儿,电饭锅便热气腾腾了,整个教室弥漫着香气。这下更把我们的馋虫给勾出来了。可活动要下午才开始,我们只好咽咽口水,盼望时间过得快点。

  午睡课时,我翻来覆去睡不着,感觉今天的午睡课特别满长,好容易才挨到下课。我们立刻端端正正坐好,老师终于揭开锅盖,给我们分鹌鹑蛋了,同学们使劲吸着鼻子,想把香气都吸进去。同学们的桌上摆满了粽子和蛋。还没等老师发话,同学们早已抵挡不住美味的诱惑“开吃”了。我也迫不及待地剥开蛋壳,狼吞虎咽地吃起来,一边吃一边还不停地说:“鹌鹑蛋真香,真好吃!”环顾四周,同学们都吃得津津有味,连平时最爱谈天的同学也顾不上说话了。我们边吃边听老师给我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,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,我还知道端午节有包粽子、做香袋、插菖蒲、赛龙舟等习俗呢!

  今天,我们既品尝了美味,又学到了许多新知识,真是一举两得啊!

(4)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

  1、《浣溪沙·端午》

  [ 宋 ] 苏轼

  轻汗微微透碧纨,明朝端午浴芳兰。流香涨腻满晴川。

  彩线轻缠红玉臂,小符斜挂绿云鬟。佳人相见一千年。

  2、《和端午》

  [ 宋 ] 张耒

  竞渡深悲千载冤,忠魂一去讵能还。

  国亡身殒今何有,只留离骚在世间。

  3、《端午三首》

  [ 宋 ] 赵蕃

  谩说投诗赠汨罗,身今且乐奈渠何。

  尝闻求福木居士,试向艾人成祝呵。

  忠言不用竟沉死,留得文章星斗罗。

  何意更觞昌歜酒,为君击节一长歌。

  年年端午风兼雨,似为屈原陈昔冤。

  我欲于谁论许事,舍南舍北鹁鸠喧。

(5)端午节的手抄报字少又漂亮

  1、端午节吃粽子,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。粽子,又叫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。其由来已久,花样繁多。

  2、据记载,早在春秋时期,用菰叶(茭白叶)包黍米成牛角状,称“角黍”;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,称“筒粽”。东汉末年,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,因水中含碱,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,煮熟,成为广东碱水粽。

  3、晋代,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。这时,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,还添加中药益智仁,煮熟的粽子称“益智粽”。 时人周处《岳阳风土记》记载:“俗以菰叶裹黍米,……煮之,合烂熟,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,一名粽,一名黍。”南北朝时期,出现杂粽。米中掺杂禽兽肉、板栗、红枣、赤豆等,品种增多。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。

  4、到了唐代,粽子的用米,已“白莹如玉”,其形状出现锥形、菱形。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“大唐粽子”。宋朝时,已有“蜜饯粽”,即果品入粽。诗人苏东坡有“时于粽里见杨梅”的诗句。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,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。元、明时期,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,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,附加料已出现豆沙、猪肉、松子仁、枣子、胡桃等等,品种更加丰富多彩。

  5、一直到今天,每年五月初,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、洗粽叶、包粽子,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。从馅料看,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;南方则有豆沙、鲜肉、火腿、蛋黄等多种馅料,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。吃粽子的风俗,千百年来,在中国盛行不衰,而且流传到朝鲜、日本及东南亚诸国。